首页    公众教育    识字赏物丨博物馆里的“生僻字”

识字赏物丨博物馆里的“生僻字”

 

本期主角——簠

今天要介绍的生僻字是“簠”,虽然这个字看起来很陌生,但本着“认字不认字,先认半个字”的原则,游客朋友们也基本不会读错,这个字中间有“甫”,它的读音也的确是“fǔ”,曹植有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没错,“簠”与这句诗里面的“釜”,没有关系!《周礼·地官·舍人》载“凡祭祀,共簠簋实之陈之”,所以“簠”是古人祭祀和宴飨时用的器具。

01成长过程

在金文中,簠的写法是

小篆中簠字写法与我们今天的汉字相差无几。

02主角用途

簠出现于西周时期,战国晚期以后消失,在西周末春秋初得到空前发展,并一度与鼎、豆等重要礼器放在一起成为铜器组合。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

 

簠的用途与簋相仿,《仪礼·公食大夫礼》中记载“宰夫膳稻于粱西。”郑玄注:“进稻粱者以簠。”在出土和传世的西周簠上也有铭为“用盛稻粱”的,这说明了簠是用来盛放稻、粱一类食物的器皿。

03明星器物

名称:晋侯邦父簠

时期:两千七百年左右(西周)

出土时间:1993年

出土地点: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M64晋穆侯墓葬

外貌特征:长方形,器、盖同形,合则一体,分则两器。侈口,方唇,折沿,腹较浅,平底,四矩形短足。腹壁斜直呈斜壁斗形,盖上饰双兽首耳。盖沿、器上腹均饰三角卷云纹一周,盖上部及器下腹部饰瓦纹,器足饰一周窃曲纹。

器内壁铭文:晋侯邦父乍(作)旅(簠),其萬(万)年子=(子子)孫=(孙孙)永寳(宝)用。

备注:“其万年子孙永宝用”是期冀传遗子孙后代的吉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