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教育    晋侯墓地发掘30周年 | 晋国珍宝(七)

晋侯墓地发掘30周年 | 晋国珍宝(七)

1992年春,晋侯墓地的发掘拉开了序幕,八次发掘共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各类珍贵文物12000余件。这些珍贵的文物展现了祖先们精湛的技艺和工匠智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见证了晋国的繁盛。

为纪念晋侯墓地发掘30周年,我们将定期推出晋侯墓地出土的代表性珍贵文物,让我们更加贴近和了解那个三千年前的晋国。

 

这4件盨曾被盗,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其中有一件盖钮有缺失,与晋侯墓地2号晋釐侯夫人墓中残存的一钮正好匹配,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晋侯盨应该出自2号墓。

盨是一种用来盛放黍稷的礼器,流行于食器大盛的西周中晚期,与簋作用相同,但并未能取代鼎簋组合,盨的出现反而是显示了周人对食器的重视,但也只出现在级别较高的贵族墓葬中。盨的出土范围也不如簋广泛,只在关中为中心的宗周地区及其相邻的晋国等诸侯国统治的中心地区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铜盨一名未曾见于先秦典籍,主要是因为随着西周的覆亡,铜盨也逐渐消失,沿用时间较短。先秦史籍多成书于战国时代,那时盨已经消失,人们已经不知盨为何物了。宋代以来,曾称盨为簋,而称簋为敦(duì),容庚先生《商周礼乐器考略》才将其正名为盨。

晋侯铺铭文锈蚀严重,经X光透视,方释读全文。铭文中自名为铺,并且说明了功用,盛放干煎的肥美黏米用于祭典。这种自名并予以阐述功用的器物,是目前传世和考古所见的器物中所罕见的,但也成为铺定名定性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铺流行于西周中期与春秋早期之间,铺的特征就是大圈柄且镂空,浅盘直壁,直壁使盛放的食物不容易洒出。西周中期以后,周初的封建礼制开始出现变化,这在礼器组合上也有所体现,像盨、铺这类新型食器的出现,体现出周人开始对食器的重视。西周中期以后,晋侯墓地中出现盨以及这种高圈足的铺,正是晋侯在礼制礼器大变革中主导地位的体现。